• 你的位置:重庆时时采彩全天在线计划群 > 新闻动态 >

  • “传家宝”系列文章之一: 解读我所收藏的秘方、验方、高效方
    发布日期:2025-07-05 18:35    点击次数:85

    导语:真正的秘方、验方、专方,是经过临床不断验证,证明对大多数同一种症状的病有效的方子。能成为“压箱底”的“传家宝”的“秘方”,就是经过自己或者别人验证的,不能做到百发百中,也能达到十个有七八个有效的方子。这样的方子才有收藏价值。

    专病有专方。徐灵胎说:“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病。”辨证论治固然好,专病专方也不错,两者兼顾,才叫博采众方。古今方书都是以方剂统领天下,《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千金翼方》载方1300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69首……这些方剂能够流传千年,就是因为其疗效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是公认的秘方、专方、高效方。

    很多人喜欢收集秘方、验方、专方,道道也不例外,40多年前,那时候刚做医生,对收集秘方、验方、专方,特别有兴趣。

    记得收集的第一个秘方是我们这里莱阳一位老赤脚医生治疗脑血栓的方子。现在网上很多人都在转发的那个脑血栓方子,就是出在道道之手。令人高兴的是,据报道,首席科学家金日光教授通过物理化学分析,证明该方治疗脑血栓确实有效。“我一看该文章,心里觉得这位赤脚医生太伟大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还在活着,人们应该好好地感谢他,他的方子肯定能挽救千千万万个脑血栓、中风、脑梗患者!”

    这个方子,道道通过几位患者验证,证明确实有效之后,收集秘方的劲头更大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浪淘沙,在不断地验证中,不断地淘汰,一百个方子,至少有九十个被淘汰,甚至更多。总的算来,至少有3000多个方子被舍弃。曾经令人心动的“妙方”,其实,都是言过其实,没有说得那么神奇。而只有很小的一小部分才能留下来。

    真正的秘方、验方、专方,是经过临床不断验证,证明对大多数同一种症状的病有效的方子。能成为传家宝的“秘方”,就是经过自己或者别人验证的,不能做到百发百中,也能达到十个有七八个有效的方子。这样的方子才有收藏价值。

    如果您的小本本上收集的那些“妙方”,达不到这样的疗效,就应该像我一样,丢进灶膛里好了。因为,无效的方子,没有半点价值。

    从本期开始,将陆续介绍道道收藏的方子,分为“大方子”和”小方子”交叉发布,“大方子”相比于小方子用的文字比较多,分析的比较透。“大方子”读起来更有味道,读着读着,您会不时地发现“哎呀,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不过,需要有点中医药知识和文化水平才能懂得透。“小方子“呢,就比较简单了,只要识字,基本上一看就会。大方子像一个”宝葫芦“,里面宝物蕴藏无穷;”小方子“虽然小,依然要热爱它,”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些方子,很多都经过验证,可以称之为中医治病的“金刚钻”。如果你又稍微懂点中医,对某些方子进行简单加减,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道不值一分文,路边白白送与君。向来德是入手路,丹法何曾传恶人?

    长桑君对扁鹊说:“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道道非长桑君,诸位亦非扁鹊,故,请诸位阅后尽“泄”之,以普惠众生。

    读罢此文,即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感,收获良多;分享此文,予人玫瑰会手有余香。但行好事必功德无量。

    一、姜得喜涤检散治脑血栓

    这个方子是30年前,笔者从一本赤脚医生杂志上看到的,因为作者是本地区莱阳人,便有一种亲近感,方子简单,便做了验证。当时,半年之内,试用了5个人,其中,有4个人效果不错。四川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患有脑血栓,服用该方三个月后,手脚灵活,走路都不用拐杖。现在90多岁了,身体很健康,基本没什么大的疾病。朋友说,他母亲 能活到今天可能与60多岁是服用的涤栓散有关。

    方剂:地龙150克、蜈蚣5条、白芷50克。

    脑出血者,加三七50克,止血活血,无复发出血之忧;脑血栓者,加生水蛭50克,化瘀通络;血压高者,地龙增加50克,增加降压力度。

    所有药打成细粉,每次服3-6-9克(根据自己情况决定服用量),每日3次,温水冲服。有条件者可以装成胶囊服用。

    本方方简效宏。治脑血管病越早服药效果越好,一般一月有大效。

    忌口:辛辣、烟酒,少吃鸡肉。

    方中地龙,单看形状,取类比象,就有通经活络的作用。《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凡中风者,腿脚大多都不灵便,所以,《本草图经》说:“脚风药必须此物为使。”《本草纲目》:“治足疾而通经络。”王清任著名的补阳还五汤中就用了地龙。

    蜈蚣,百脚之虫,死而不僵。其穿透力更胜于地龙。张锡纯:”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疭;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主入厥阴肝经,中风不就是厥阴肝经(肝肾)的问题嘛。

    地龙、蜈蚣,一个地上,一个地下,并用相得益彰。

    很多人不解,怎么会用白芷?治疗头痛头晕吗?是的,昔有王定国患头风积年不愈,就是都梁城名医杨介用一味白芷给治愈的,名曰都梁丸。

    中风偏瘫患者,确有一些患者有这个症状。除此之外,是用来祛风,偏瘫或由内风引发,或外风引动内风,交相发作。故《主治秘诀》称其“治风通用”。另外,其味辛,辛能散;气香,又能通窍醒脑。因其穿透力强,有中医用以代替麝香,比如通窍活血汤中的麝香,有人用白芷或九香虫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加减中的三七和水蛭,这是两味赫赫有名的活血化瘀药。三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既能活血又能止血,有瘀血它就活血,有出血它就止血。《玉楸药解》:“一切瘀血皆破,一切新血皆止。”

    水蛭,活血化瘀第一要药。仲景草木药活血化瘀的三七未用,丹参未用;搜风通络的虫类药,蜈蚣未用,全蝎未用,却用了了水蛭。破坚消积,活血化瘀的抵挡丸、抵挡汤,水蛭是其中一味猛药。《本草新编》说:“虻虫虽猛,终不及水蛭之神。血瘀蓄而不散,舍水蛭实无他药之可代。”足见其化瘀之力非凡。难怪张锡纯赞叹:真良药也!

    二、小续命汤是治疗中风的万金良方

    小续命汤是孙思邈的方子,其《千金要方》中的很多方子都是流传千古而效验非常的方子,比如,独活寄生汤、生脉饮、温胆汤、犀角地黄汤等,至今仍然被临床广泛应用,屡用屡效,小续命汤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原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 芎䓖一两 杏仁四十枚。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注:一斗为2000毫升,一升为200毫升。服用之后,要披着衣服,坐在茶几前,出点微汗,出了微汗病就好了,没有出汗,接着再服,没有什么需要忌口的,但是要避风。

    原方换算成现在的用量: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捣碎)、干姜、甘草各45克、川芎15克、苦杏仁(捣碎)40枚。

    看起来量很大,其实不大。拿麻黄来说45克,如果一次喝掉确实量大,而分四次喝,每次药液中的含量也就10克,并不大,所以不必担忧。

    也可以用三分之一的量,水煎服,分两次喝。

    《金匮要略》: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翻译成白话文,风痱就是瘫痪,中风瘫痪以后,身体僵硬不能自己伸展活动,说话不利索或者不会说话,或者身体僵硬得不能转身翻身。

    一般来说,中风后遗症的症状大同小异。那些能够坐着轮椅的,拄着棍的,基本属于同一类。

    汉唐时期,大小续命汤,使用率很高。要不怎么会衍生出十几个类方呢。

    清代汪昂曾说:“小续命汤……通治六经中风,喎斜不遂,语言蹇涩及刚柔二痉。亦治厥阴风湿……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风方,多从此方损益为治”,把小续命汤作为治疗中风的基本方,与清代徐灵胎:“续命为中风之主方,因证加减,变化由人,而总不能舍此以立法”观点相同。

    今人为什么罕用?是因为中风后都去医院挂吊瓶了,出院了也跟着偏瘫了,以为以后就这样了,也不怎么上身治疗了,结果身体越来越差,能活个五六年也就不错了。其实,挂水之后偏瘫几乎就是定数,因为寒凉的药液进入血管本身就消耗阳气,本来血液流通不畅,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有人发问,进医院没有瘫痪,出院了半个身子不好使唤了,就是这个原因。要想把输液留下的后遗症减轻或者消除,那就要用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温阳补肾的药物继续治疗。

    小续命汤不仅能治中风先兆初起,更能治中风留下的偏瘫后遗症。不管怎样,把潜伏在体内的风寒赶出去才是治疗偏瘫的关键。

    关于小续命汤的效果,首先是孙思邈中风后用“续命煮散”治愈了。孙真人方后有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他的评价是“以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续命汤……效如神”,“大良”,“甚良”,“必佳”,“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古今治中风的第一方”。如此高的赞誉,可见其效果绝对甚佳。所以,陈修园说,治疗中风“续命雄”。

    小续命汤是麻黄汤的加味方,妙在发汗解表、祛风通络、醒脑通窍的同时,用四物汤的当归川芎补血活血;用四君子汤的人参、甘草补气和中,气血双补“不令人虚”。又有生石膏以清透体内郁热,并制衡温热药不至于过度发散。

    小续命汤为什么用麻黄汤,因为麻黄汤能把体内寒邪发出去,而且麻黄汤又名还魂汤,不还魂怎么能续命?因此,有麻黄汤在,有半个补血活血的四物汤、半个补气的四君子汤在,补中有攻,攻中有补。所以,这是个稳妥而有效的方子。

    方歌中说“六经风中此方通”。也就是说六经的风都能治。当年,有位老中医非常重视小续命汤,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又没有什么有毒的药,喝几副怕什么?他的用方指征,只要有表证在,比如说怕风怕冷不出汗,身体僵硬不灵活,就可果断使用小续命汤。

    怕风怕冷不出汗就是风寒所为,是麻黄汤证,身体僵硬是因为寒,寒性收引。麻黄汤能温经散寒。气血不虚不会中风,所以要同时补气血以扶正气,才能祛除邪气。

    郑国庆《风药治血与中风病证治》中指出,小续命汤在治疗脑血管意外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南省名老中医张惠五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偏枯症8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8.86%,认为小续命汤对中风偏枯症有确切疗效,甚至对某些曾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程长久者,只要辨证准确,均可获效。

    反正中风后遗症找我开药,只要是不耐冻、怕冷,手脚僵硬的都会叫他们服用小续命汤(有时稍作加减),把风寒祛除之后,再叫他们吃传统名药大活络丹,效果翻倍。

    续命汤分小续命汤和大续命汤,共有十个类方,药物大同小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诸风》中说“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效如神”。这就是说,不用管小续命汤还是大续命汤,只要是中风,大小续命汤基本都可以用,懂点中医的稍作加减会更对症。

    李可先生中风以后,出现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用的是孙思邈“续命煮散”,半月就治好了。为什么要用续命散,一是看到孙思邈用的是这个方子,二是根据《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治诸风方》中说的“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名为续命,真非浪得虚名。

    续命散: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可以用越南清化桂,网上有卖)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高丽参、防风各60克,透明生石膏150克、生白术120克。上药,共捣粗末,混匀备用。用法: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李可先生将原方的药味稍微作了调整。

    加减: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续命煮散的原方为: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己 甘草 杏仁各三两 桂心 附子 茯苓 升麻 细辛 人参、防风各二两 石膏五两 白术四两。上十五味粗筛下,以五方寸匕纳小绢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绝,慎风冷。

    主治: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千金方》曰:“风无轻重,皆治之方。”

    现在可用于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

    ●文中提到的所有药方,请大家切勿随意自行服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